【行業】醫藥-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滲透率提升(22頁)

多省市相繼明確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近期,北京市醫保局、市衛健委、市人社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 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并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 16 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適用范圍包括公立與非公立醫保定點機構,并將于 3 月 26 日正式執行。近日,湖南省與四川省衛健委相繼在官方平臺明確,將逐步探索將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常見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以北京市為例,本次納入醫保覆蓋的主要為常見項目。包括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等,參照當前頭部機構相關項目定價,本次覆蓋的 16 項技術項目整體價格變動幅度不大。以一代和二代 IVF 技術項目為例,納入甲類醫保覆蓋價格約為 8000-11000 元,單周期治療費用約為 40000 元左右,醫保報銷費用約占單周期治療費用的 20%左右。

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較低,提升空間廣闊。2018 年我國約有 56.8 萬患者 接受輔助生育服務,僅占同年 4780 萬不孕夫婦的 1.2%。目前,我國已有與發達國家相當的不孕不育率,但其中接 受輔助生殖服務的人群比例仍有很大差距。統計數據顯示,我國 2018 年的輔助生殖滲透率僅 7.0%,遠低于美國同期的 30.2%。未來隨著人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認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勵生育的政策放開等,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