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康復行業-新模式新技術,造就康復新藍海(40頁)

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價值顯著。康復醫學是“預防、臨床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治療緊密相連,分為急性期康復、急性期后康復和長期護理三階段康復治療。康復醫學在綜合醫院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程,顯著降低致殘與致死率。康復醫療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上游是康復器械、康復藥物生產商,中游是康復醫療機構,終端是患者。

我國康復醫療現狀:空間廣闊,供給不足,機制不完善制約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疾病譜改變,加上慢性病致殘帶來的需求,持續擴容康復醫療行業需求空間。至2013 年,我國國內康復醫療市場規模僅有200 億人民幣(人均15 元人民幣),據預測至2023 年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8%。同時,目前我國康復醫療供給不足,醫療服務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制約了我國康復產業的發展。

國外康復醫療經驗對我國康復醫療發展有借鑒意義。發達國家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特點如下:結構清晰且功能明確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有據可依且流暢高效的康復醫療服務流程,依據標準且關注功能的醫保支付體系,以康復醫師為中心的康復醫療服務團隊,重視社區以及非政府組織的聯合協同作用。美國康復醫療轉診制度的完善受益于美國對康復實施的不同保險支付政策,引導各類康復機構迅速發展和完善,從而滿足患者不同層次、不同治療階段的康復需求,也實現了患者及時、順暢地分診和轉診,促進了社區康復服務機構的發展。

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趨勢:政策、資本和技術合力推動,數千億市場即將啟動。分級診療、醫療保險等國家政策對康復醫療扶持力度已顯著增強。我國康復醫院有不同的業態種類,部分由公立二級醫院轉型而來,部分由公立綜合醫院托管經營,此外,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合作建立康復醫院成為主流的雙贏模式,康復醫院憑借其人才要求低、盈利周期短、標準化程度高、易復制擴張等優勢,同時緩解公立醫療系統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康復機器人、腦機接口、康復信息化、大數據及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激發康復需求,促進康復產業的快速發展。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