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財經新媒體行業洞察報告(48頁)

財經新媒體平臺:廣義定義包含所有提供網絡財經信息服務的網站及APP;狹義定義僅指代具有獨立媒體平臺形態、收入結構中包含廣告收入、為用戶提供以PGC為主體的財經資訊及相關服務的網站及APP(不含金融機構、純金融數據服務商、UGC財經直播平臺等)。本報告將聚焦于狹義口徑的財經新媒體平臺,研究財經新媒體行業整體發展環境、市場格局、核心玩家等方面,從而深入洞察其未來發展趨勢。

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告一段落,金融科技爆發式發展。2016年以后,人口紅利殆盡,互聯網各巨頭競爭格局基本穩定,過去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提供核心動能的用戶規模所帶來的邊際效應降低。在輿論和全球整體展業發展的趨勢促進下,在中國政策導向的客觀推動下,金融科技開啟中國金融行業發展新篇章。目前金融科技仍依附于實際的金融業務,難以獨立存在。對行業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風險。它給了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崛起的契機,但同樣也加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內部整合。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因此消失,然而取而代之的金融科技正以星火燎原之勢,延續互聯網金融的傳奇,整體行業趨勢向好。

需求側:經濟環境復雜化,財商培養待跟進,用戶焦慮顯現。2018年,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階段,“十三五”規劃、滬港通開通等對宏觀經濟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的重大事件,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大了人們對財經資訊的關注。同時,伴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們消費結構也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但C端整體財富管理的配套建設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故而人們對于財經資訊平臺的依賴性進一步提升。整體而言,種種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用戶理財焦慮逐步顯現,而財經新媒體平臺則滿足了其對于基本信息及分析服務的獲取需求,并支撐著其顯性或隱性的投資需求。此外,財經新媒體平臺也服務于政府、機構,滿足其全景、動態地洞悉市場的需求。

供給側:內容來源和種類擴充,獲取體驗改善,整體產能提升。2015-2016年,伴隨著各大媒體平臺紛紛布局自媒體、不斷推出激勵政策,自媒體快速發展,其中,財經類自媒體作為財經內容的重要來源之一,數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在產業環節中兼具內容生產與渠道分發角色的財經新媒體平臺,也在從單一文字內容向音視頻多元形態探索,從單純信息陳列向分析服務輸出擴展,并對應用戶資產配置需求點,開拓多個細分垂直領域,如外匯、期貨、海外投資等。整體而言,財經資訊內容來源不斷分散,內容種類正在擴充。此外,相較于綜合類資訊,財經資訊聚焦商業財經領域,工具化屬性較為明顯;而與瀏覽其他資訊相比,用戶獲取財經資訊時的目的性較為突出和集中。財經新媒體平臺與移動化玩法和個性化技術的結合顯著提升了用戶的閱讀體驗和獲取效率。

自媒體入局、個性化推薦和內容付費帶來新的活力。經歷過參與者集中涌入的萌芽期、一邊向移動端轉移一邊進行多元探索的蓄力期,目前財經新媒體行業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1)國外主流財經網站及國內門戶網站多在21世紀前集中上線;2)2000-2010年,第一財經、FT中文網、東方財富網、財經網等傳統財經媒體紛紛設立網站;3)2010-2015年,財經網站紛紛推出APP,同時涌現了大量原生于互聯網乃至移動互聯網的財經媒體,同時,行業不斷向交易端進行探索;4)2015年以后,伴隨著多種功能和多形態內容的不斷推出,精細化運營成為財經新媒體行業主調,此外,自媒體的入局、各平臺對于個性化推薦和內容付費的布局,也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