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事件多發,其中,云平臺的數據安全風險尤為突出,且成為攻擊者主要利用的發起端、攻擊跳板和程序控制端。
在國家高度重視數據安全的背景下,安全可控的“國資云”作為保障政務及央國企數據流通、安全和計算的關鍵底座,有望成為發展的重要趨勢。
根據《2021-2022年中國國資云市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統計,2021年中國國資云市場規模約36.5億,預計到2025年中國國資云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46.4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1.53%,整體保持高速增長。

國資云行業概覽
按照部署方式來看,云計算可以分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

國資云本質是從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轉向國資專屬行業云,以信創為基石,以保護國有數據資產安全為基礎,推動國企數字化轉型。
國資云是當前國有數據的核心載體,是由國資委牽頭推動,由當地的數產公司運營,由專業云應用廠商參與建設,最終國資國企共享應用。#國資云#
國資云建設和運營模式: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從國資云行業歷史發展沿革來看,2020年9月,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國有企業需加快推進基礎數字平臺等數字化轉型工作。自此,各地國資委就已經陸續開始布局地方“國資云”平臺。
2021年4月28日,四川省國資國企推進數字化轉型暨國資云發布會在成都召開。會上,正式發布了四川國資云,也是國內第一個國資專屬云。
國資云將現有云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了國資監管云、安全云、業務云、數據云等混合云平臺。可為國資系統企業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IaaS和PaaS等服務。
國資云提供的部分云服務:
資料來源:天津國資云
國資云四大參與方
國資云市場最主要的參與方為IT基礎設施廠商、公有云IaaS廠商、電信運營商、私/專有云廠商四類,四類廠商基于自身優勢提供相應的產品服務。

基礎設施廠商
云數據中心流量的快速增長直接驅動云基礎設施的需求增長。
全球云IT基礎設施將在2024年超過1090億美元:
云IT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安全設備等。
不論是云計算或是傳統IT架構下,服務器都是支撐IT系統的基礎單元。
國內市場行業格局來看,浪潮信息、新華三、華為三家國內品牌廠商市占率位居國內前三,CR3超過58%,行業集中度較高,競爭格局穩固,戴爾、聯想、中科曙光三大廠商緊隨其后。#服務器#
基礎通用服務器行業格局:

交換機方面來看,截至22Q3,華為和新華三位列全球份額Top5。
根據IDC數據,中國市場數據中心交換機前四廠商分別為華為、新華三、星網銳捷和思科市占率分別為36%/32%/14%/4%,CR4達到86%;該四家公司在非數據中心交換機領域市占率分別為38%/35%/13%/5%,CR4為11%。非數據中心交換機市場份額更為集中,整體來看格局較為相似。
查行業數據,就用行行查!行行查 | 行業研究數據庫
全球交換機市場競爭格局:

企業路由器方面,思科占據全球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國內廠商以華為和新華三份額較高;國內市場方面,華為和新華三占據80%以上市場份額,基本以國內廠商為主。
公有云IaaS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前五大公有云IaaS廠商市場份額較21H1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原先龍頭阿里云IaaS份額減少4.1%至34.5%,騰訊云IaaS減少0.8%至10.3%。
同時以天翼云、華為云為代表的國資云份額增加,華為云IaaS增加0.4%至11.6%,天翼云IaaS增加1.4%至11%。
22H1中國前五公有云IaaS廠商:

電信運營商
“大安全”、“信創”背景下,三大運營商齊發力推動“國資云”快速發展,三朵云滲透率持續提升。
數字化改革進程中,運營商“國云”屬性更有優勢,能更直接接觸各行業央企、國企,目前在目標行業的云業務已有成效。
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云是國家云搭建主體,此外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云平臺發展相對較好。
當前天翼云、移動云位于政務公有云市場的第一、第三位,天翼云成功案例包括廣州機場高速、一汽集團等。聯通云實現服務100+地級市政務云、800+智慧城市、300+醫院,成功案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國家安監總局等。
2022年上半年,運營商“三朵云”交出超市場平均水平表現,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分別實現收入281億、234億、187億元,同比增長100.8%、103.6%、143%,分別占自身新興業務收入的39.2%、47.7%、50.7%,成為新興業務中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第一增長引擎”。

私有云 / 專有云
私有云服務商都旨在為政企用戶提供全棧式服務,其應用架構以企業客戶防火墻的復雜環境和數據需求為設計初衷,提供的產品服務包括IaaS、PaaS、SaaS層面。
私有云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政務云、金融云、工業云等領域。
出于對數據安全保護的考慮,國資云通常采取私有云形式。目前,各地加快國資上云,政府端私有云部署提速。
核心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等保要求提高將導致私有云的市場份額更為集中。由于等保要求提高至二級以上,以往部分國企采購的小型民營企業的云服務產品將因無法達到采購門檻而被淘汰。
同時,如果各個國企自行采購的方式改為交由國資云統一采購。
預期私有云市場份額將會變得更加集中,利好頭部具有更高技術水平、符合數據安全保護原則的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金蝶云、浪潮國際等大型廠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IT基礎架構市場中的公有云、私有云領域占比都在不斷增長。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再加上強勁的宏觀經濟逆風,整個IT基礎架構市場有望加大幅度向云計算領域轉型,未來5年私有云的部署有望大幅增加。
私有云產業鏈:

混合云市場方面,國內青云科技最早布局混合云市場,建立了縱向跨越IaaS、PaaS 和應用平臺的全棧云架構。紫光股份產品紫光云3.0通過自主研發的紫鸞平臺和綠洲平臺構建全新的同構混合云,覆蓋公有云、私有云、同構混合云、多云、邊緣云等各種云計算應用場景,實現混合云架構的統一和用戶應用數據的統一。#數字中國#
數據湖
國資云是數據要素重要基礎設施,最終保證數據要素的安全留存和運營。
由于海量數據的爆發性增長,傳統大數據架構無法滿足多源異構數據處理,云計算成為核心IT基礎設施;尤其我國數字要素市場的發展,國資云成為關鍵底層架構,以云原生部署的數據湖是未來發展方向。
我國云原生數據湖市場上有能力提供數據湖綜合解決方案的廠商較少,市場主要集中于頭部云廠商。
云廠商具有云計算領域的技術優勢,使其在數據湖領域取得先發優勢,在對象存儲、多范式計算、大數據管理等云原生數據湖核心技術上也更為成熟。
中國云原生數據湖產業圖譜:
國家云包含中電子、中電科等央企旗下的云平臺和數據湖,深桑達、易華錄、太極股份等頭部玩家。
中電子和中電科作為央企代表,華為作為中國頭部民營科技企業,都構建起一定的國資云產業生態。
中電子、中電科、華為構建起較完善的產業鏈:
易華錄已落地數據湖中,規劃機架數量近兩萬個,入湖及協議入湖數據總量約600PB。基于數據湖戰略,易華錄將著力推進IDC、云服務,以及企業、政府數據資產化服務等業務。在藍光存儲、數字能源、云業務三個方面同華為開展合作。
深桑達推出的“中國電子云”,面向政府、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關鍵行業提供高安全數字基礎設施,助力政企數字化、數字中國高質量建設。
太極股份最終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司主營業務為面向政務、公共安全、國防、企業等行業提供信息系統建設和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服務。
隨著國資云進程持續推進,國產云計算上游設備商市場需求旺盛。
電科網安最終控制人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擁有面向云服務器提高設備密碼運算能力的安全芯片、云服務器密碼機、云密碼資源池管理平臺,以及提供云計算信息基礎設施監管、云安全一體化運營服務等云安全服務,并與華為等企業在云計算安全開展了戰略合作。
中遠海科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司有智慧公路云平臺、高速公路省級視頻聯網云平臺等云業務。
數據服務方搭建起數據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交易橋梁,是數據要素發展的先行者。
參與各地數據體系建設的本土政務IT龍頭,包括電科數字、科大訊飛、創意信息、博思軟件等。
數據要素全過程安全保障廠商包括吉大正元、衛士通等;提供大數據分析基礎工具公司,如創意信息、超圖軟件、星環科技等。
產業鏈各環節參與廠商還包括深信服、廣電運通、英飛拓、南天信息、數據港、美亞柏科、啟明信息、奇安信、湘郵科技、美利云、特發信息等廠商。
國資云的進一步滲透,有望實現數據的安全管控、匯聚融通,有利于數據價值挖掘,為國內重點行業數據要素發發展和運營打下基礎。整體來看,國資云的內涵具體表現在擁有更強的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滿足IT集約化的需求、充分釋放國有企業的數據價值、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