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香港醫美連鎖-集中度提升之路(25頁)

香港美容機構在 90 年代后涌現。上世紀 90 年代,隨著消費者對“形體”、“外表”等關注度提高,傳統美容服務和纖體美容服務蓬勃發展,1991 年以傳統美容服務和水療為主的“現代美容”成立,2000 年香港明星張玉珊成立以纖體美容為主打的修身堂并于 2003年在香港上市,2003 年香港醫生創辦纖體美容集團“必瘦站”。2005 年醫思健康成立,開始提供醫學美容和傳統美容服務,2006 年推出 Dr Reborn 品牌,2014 年已經成長為香港地區最大的連鎖醫美品牌。

香港地區醫療器械的注冊上市流程規范、速度較快。香港地區醫療器械的注冊上市歸屬醫療器械管制辦公室(Medical Device Control Office,簡稱 MDCO)管理,香港一直被認為是醫療器械的轉口樞紐,根據 BIA 的報告,香港本地生產和進口的醫療器械僅 5%在境內使用,剩余 95%均被 Re-export,這跟香港特殊的進口制度相關。在我們《繁簡各異:四地醫美產品如何獲批?》報告中已經詳細介紹了我國內地、我國臺灣地區、韓國和美國的醫療器械上市制度,我國香港地區的審批流程與美國類似,特殊之處在于醫療器械產品不需要進行本地測試和臨床研究(只需要提供現有的臨床數據總結等資料),整體的審批時間在 9-12 月不等,因此境外已獲批上市的醫美產品(此處指屬醫療器械類的醫美產品,肉毒素屬藥品類)可以在香港快速合規獲批。根據前述,FDA 獲批 BOTOX 醫美適應癥、瑞藍、喬雅登等時間在 2002~2006 年間,FDA 獲批后正規醫美產品可以快速在香港上市流通。

醫療美容伴隨整個服務業發展。服務業是我國香港經濟的基石。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由金融、旅游、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構成,2004 年后服務業占比我國香港GDP 超 9 成,疫情前旅游業占比香港 GDP 的 4.5%~5.1%。同樣服務業組成了香港大部分的就業崗位,2006 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比為 83.5%。2000 年后,香港地區的美容美體護理機構數量和就業人數都得以增長,2021 年約 1.0 萬家機構、3.6 萬就業人數(約占香港就業人數的 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