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高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會消耗大量電能,增加碳排放量。比如云計算、數字中心、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運行,芯片、電信基礎設施等數字硬件的制作和建設,數字貨幣的開采等。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2019年比特幣“挖礦”耗電量與全球各國耗電量相比排名第 27位,與瑞典的全年總耗電量相當(圖表 2)。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也會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和廢物,其中含有的重金屬等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對河流、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污染,這是數字經濟在發展和更新換代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0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2019 年全球產生了 5360 萬噸電子垃圾,并將在 2030 年達到 7400 萬噸。
綠色經濟與節能減排理念的深化,能夠幫助數字經濟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逐漸融入了數字產業的方方面面:一是數字產業能源消耗向可再生能源過渡,例如,許多最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蘋果和微軟等,已經實現或接近 100%的可再生電力。二是提高移動網絡的效率,例如,愛立信和諾基亞通過現代化的方案以及天線和基站的集成建設來提高網絡的效率,節省了約 40%的能源消耗。三是建設零碳數據中心,例如,谷歌在芬蘭哈米納的數據中心建在一個舊造紙廠里,使用波羅的海的水來冷卻服務器,并且 100%采用風力發電。四是減少數字硬件制造的碳排放,例如,英特爾公司已經采取措施大幅度減少了其芯片制造廠的氟化氣體排放,促使其 2020 年的排放量較 2010 年降低了 10%。
我們基于此前構建的碳中和與綠色經濟產業投資框架6,來分析數字技術如何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從中國現有的能源結構與碳排放狀況來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至少需要考慮從三條路徑入手:一是控制和減少碳排放,包括在能源生產端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在能源消費端促進重點領域的電氣化與節能提效的技術改造;二是促進和增加碳吸收,主要包括技術固碳和生態固碳兩種手段;三是通過建立綠色金融體系來支持碳中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