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血制品-新冠疫情加速供需拐點出現(58頁)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漿為原料,采用生物學技術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的生物活性制劑。人體血液由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其中血漿約占血液體積的 55%。血漿中約 91%是水,僅有約 7%是蛋白質。在蛋白質中約 60%為白蛋白、約 15%為免疫球蛋白、約 1%為凝血因子類、約 24%為其他蛋白成分。國內血液制品以人血漿中提純的血漿蛋白質制品為主,實質是血漿衍生物,不包括血液有形成分制品,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

血液制品適應癥廣泛,具備剛需屬性,行業需求較為確定且難以替代。目前能夠通過基因工程生產的品種僅有重組人凝血因子類及重組抗狂犬病毒單抗,而出于成本、安全等因素考慮,全球市場目前僅有重組人血白蛋白獲批用于藥用輔料生產,尚無藥用級重組人血白蛋白上市(其中日本田邊三菱制藥株式會社的藥用級重組人血白蛋白(商品名 Medway)于 2007 年上市,但因篡改實驗室數據 2009 年撤市),因此藥用級重組人血白蛋白工業化生產獲批難度較大,尚難取代從血漿提取的人血白蛋白。

不同血制品產品分離自不同血漿組分,國內血制品企業生產技術差異不大。目前國內生產廠家主要采用低溫乙醇法生產血液制品。低溫乙醇法是以混合血漿為原料,逐級降低酸度(從 pH7.0 降至 4.0),提高乙醇濃度(從 0%升至 40%),同時降低溫度(從 2℃降到-2℃),各種蛋白在不同的條件下以組分形式從溶液中析出。組分析出后,然后通過離心分離工藝或者壓濾工藝將其進一步分離出來,并進行病毒滅活處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