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工業互聯網-政策資本產業鏈投資正當時(27頁)

5G+工業互聯網已在多個領域實現應用,成效卓著。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已覆蓋機械、鋼鐵、電子、石化、汽車、機械、輕工等制造業主要門類,不斷向能源、交通、醫療等行業拓展,逐步向設計、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例如,在 5G+電子制造應用中,中興通訊在長沙工廠應用了 5G+工業物聯、5G+MEC 的視覺導航+云化 AGV 調度、基于 5G 機器視覺的產品質量檢測、5G+AR 遠程輔助指導到多個生產場景,實現了基于5G 的電子產品制造業務智能工廠的應用示范;在 5G+港口應用中,德國漢堡港引入網絡切片、MEC 和 5G 無線雙連接功能,增加了 7-10%港口集裝箱吞吐率、降低了 30%的人力和 90%的貨物損失率、網絡自動化運營過程中每輛跨車的年可利用時間增加了 49 小時以上、降低了人力審查成本及 10-15%的維護開銷等等。在 5G+電網中,南方電網完成了國內外首例基于 5G 網絡的智能分布式配網差動保護業務外場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其時延控制在 8-9.8ms,網絡授時精度小于 300us,可以快速實現配網線路區段及配網設備的故障判斷及準確定位,快速隔離配網線路故障區段或故障設備,供電恢復時間從分鐘級縮短到秒級。在 5G+家電制造中,海爾基于 5G 網絡打造一個 5G 家電制造智能園區,運用了 5G 的大帶寬、低延時等特性和邊緣計算、無縫切換等技術,有效改善了傳統工廠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效率、安全、人工成本等問題,滿足了工廠智慧運營的需求,驗證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有效提升了其天津家電制造園區的運營效率。在 5G+物流倉儲中,浙江兆豐在倉儲和生產線進行試驗應用 5G+AGV,利用 5G 網絡的低時延、大帶寬將 AGV所需計算資源通過 5G 網絡進行云化,在園區實行層級部署;并借助 5G 網絡無縫切換的移動性,實現在線實時協同調度,大幅度提高人機信息交互和反饋處理速度,降低倉儲AGV 的掉線率,提升 AGV 運行效率。

工業互聯網帶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根據中國信通院,在總體規模上,2018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為 1.42 萬億,同比實際增長 55.7%。其中,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為 4386 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為 9808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30.1%和 95.7%。預計 2020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約為 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為 47.9%,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約為 6520 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約為 2.49 萬億元。在經濟增長上,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一方面,2019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占數字經濟的5.9%,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為 15.6%,預計 2020 年,占比將達 7.5%,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 16%。另一方面,2019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占 GDP 比重為 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 9.9%。預計 2020 年,占比約為 2.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 11%。在就業崗位上,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軟件開發工程師、工業互聯網架構師、工業互聯網系統工程師、工業網關技術支持工程師等相關崗位的需求。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帶動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 206 萬個,同比增長 52.59%,2020 年新增就業崗位將超過 255 萬個。

5G 構建起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能力,5G+云網融合共促萬物互聯發展。5G 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將推動以 5G 為核心的泛在智能基礎設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5G 將逐步進入各行業的生產環節,對資源配置、產品結構、生產效益,甚至運營模式等帶來改變,將進一步激活大量的云應用場景,如車聯網、智能工廠、遠程醫療等,而云計算依托 5G 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正在促使各行業發展方式發生巨變。5G 與云網融合共生共長、互補互促。一方面,5G 網元云化部署需要豐富完善的光網資源和云/DC 資源,構建基于 MEC的邊緣云架構是 5G 網絡全面云化的關鍵,云網融合是 5G 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5G 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以及核心網全面云化的特點,推動云網融合深度融合發展。例如在 5G 的應用場景 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中,其海量大連接可對應物聯網等連接量較大的應用。因此,5G 與云計算必然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