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物化”、“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定義,建筑全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建筑材料生產加工階段、建筑施工階段、建筑運行使用階段、建筑拆除及廢棄物處理階段共 4 個階段。目前業內普遍所強調的“國內建筑碳排放或能耗等指標占比超過 40%”觀點,大體囊括了建筑材料生產、建筑施工、以及建筑運行三個階段。建筑運行階段與前兩個階段明顯屬于不同行業,可將前兩個階段合并統稱為“建筑物化”,并將“建筑物化”和“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分開進行分析,其中“建筑物化”階段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 17%,“建筑運行”階段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 22%,二者合計占比約 40%。
我國“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約 17%。《“十三五”主要部門和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標建議》核算數據顯示,2015 年建筑材料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約為 7.0億噸,加上工業生產過程排放 8.3 億噸,合計 15.3 億噸;同時根據中國碳排放數據庫(CEADs)數據顯示,2015 年我國建設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0.5 億噸,全年所有行業合計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92.7 億噸。因此,可計算得我國“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約 17%。
我國“建筑運行”碳排放占比約 22%。建筑物運行過程中普遍消耗大量電力、熱力以及化石燃料,三類能源則主要是煤、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的產物,過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數據,2017 年我國建筑運行碳排放總量為 20.4 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 93.4 億噸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