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服務,即對企業提供的服務。區別于為個人提供的服務,如餐飲服務;也區別企業之間的實物交易,如生產資料買賣。計費方式包括按時或按次,交付方式包括線下和線上,具體形式包括外包、租用和平臺。標準化程度,常作為產品和服務的區分,但這種劃分仍不夠清晰,例如標準化程度較高的IaaS甚至電力,究竟是屬于產品還是服務。艾瑞認為,可通過“點時間”能不能完成交易作為區分,在點時間上能做到錢貨兩清的,為產品;需要“段時間” 才能完成交付的,為服務。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不包括標準化的軟件產品,但包括軟件的定制部分及后期交付服務。企業服務的供需雙方,仍然是“人”在參與,因此,企業服務和個人服務并非完全割裂,業界有著To B和To C融合發展的觀點;但采購的最終目的、需求的具體內容、決策的時間和流程,兩者有諸多不同,企業服務有其鮮明特點。
服務,不同于一次性交付的產品,它是通過外包、租用、平臺等方式,在較長的時間內逐步地實現價值的轉移,這種特點往往導致甲方在選型時無法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測試,長期穩定、值得信賴的乙方更加重要。租用型企業服務,輸出的其實是一整套方法論,它往往需要甲方在組織、文化和管理等方面做配套。相應地,甲方在選型時,也很少一個人就能拍板決定。所以,不管是采購,還是交付,其復雜程度都遠高于個人服務。正因為企業服務的復雜性特點,加上員工習慣的形成、企業數據的沉淀,導致甲方一旦采購了某服務,并不會輕易做遷移,一般會穩定續費,因此凡做剛需的企業服務,并不會像To C服務一樣大起大落,而是穩定增長,這也正是很多投資者選擇此賽道的原因。
從乙方來看,相比于一次性的產品售賣,企業服務的優點是:可以有穩定的源源不斷的營收,與甲方保持長時間關系從而可以推介新服務,始終可聽到客戶/用戶的聲音并保持不斷進化,有更大的服務半徑和更高的企業發展天花板,有效防止盜版問題。缺點是短期內營收增長不快,且往往要承擔客戶轉移來的風險(如技術選型風險),在當前階段還往往還面臨定制過重,而客單價不高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