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子合同-風華初露,群雄并起(17頁)

電子合同是紙質合同的電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紙張和耗材。簡單來說,電子合同就是現有紙質合同的一種電子替代解決方案,用電子文檔取代了紙質文件。因為傳統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靠人工手動簽名,所以合同的來回傳遞就浪費了大量時間和成本。顯而易見,電子合同在時間和資源節約上有巨大的優勢。但是大部分企業會擔心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存儲可靠性,畢竟紙質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電子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來自于電子簽名,《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時該法第十三條解釋了什么是可靠的電子簽名: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電子簽名的以上四點是電子合同有效性的基礎和成立條件,簡稱為“真實身份、真實意愿、簽名未改、原文未改”,是進行產品設計時要考慮的首要因素。

中國發放電子簽名是要有電子證書的,而發證書的機構需要牌照。每個省都有自己的 CA 機構(電子證書持牌機構),有些垂直的部委也有自己的 CA 機構,差不多四十幾家,還有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三六零等),聯通、移動都有牌照。這里面除了 CA 服務以外,還有軟硬件服務,比如格爾軟件,吉大正元。這個行業屬于 toG 和 toB 的市場,高速成長是比較難的,整個行業也就 20%-30%的增長。電子合同是電子證書行業的下游,所以中國做電子合同的創業公司還需要向有牌照的 CA 機構采購電子證書,法大大直接收購了一家 CA 公司(山東云海)。

從市場空間看,電子合同市場是一條巨大的賽道。按照海外對標公司DocuSign在招股書里面的估計,美國電子合同市場空間高達250億美金,當然,由于商業模式不一樣,中美的市場空間會有些差異(中國市場有大量單位選擇項目制私有化部署),但總的來說比較樂觀,因為電子合同跟電子發票一樣,屬于通用型產品,各行各業都要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