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2020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22頁)

2019年“雙11”所有平臺總交易額同比增長31%。今年以來中國GDP增長放緩,中美貿易爭端為中國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一些市場聲音認為,這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引擎之一的消費構成負面影響。但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他們或許不必為此多慮。近些年,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增速均有所放緩,但中國消費者信心依然堅挺。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下滑后,2019年初重拾升勢、創下10年新高(圖1)。2019年中國消費者依然在大幅增加支出,雖然增速可能會略低于2018年,但他們仍愿意為具有強大價值主張的商品買單。2019年“雙11”交易額再次刷新紀錄,所有平臺的總交易額較去年增長31%,達到4,100億元人民幣(合580億美元),遠高于“網購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五”線上交易額的總和。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需求依然旺盛,仍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2010年至2017年全球家庭消費增長的都來自中國31%。回望過去10年,中國消費市場的整體增長日新月異:10年前,多數城市居民還僅僅滿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當時,92%的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為14萬元人民幣或更少。如今,已有一半的中國家庭躋身較富裕家庭行列,可支配年收入達到14萬至30萬元人民幣。收入的增長讓他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比如定期外出就餐、購買化妝品、平板電視和假日旅行(圖2)。但中國農村人口的消費貢獻相對較低,消費增長幾乎都來自城市;城市消費者為中國貢獻了60%以上的GDP增長1,而這也說明中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從全球來看,中國消費者也是一支強勁的消費主力軍,2010年至2017年,全球家庭消費增長的31%都來自中國2。

二線及以下城市“年輕購物達人”僅占受訪者的25%,但卻為2018年消費支出增長貢獻了近60%。在今年的調研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消費群體——中低線城市“年輕購物達人”。對于中國消費支出的持續大幅增長,他們功不可沒。這些年輕消費者都是“數字化原住民”,主要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二、三、四線城市。他們對未來保持樂觀并充滿希望,極為容易種草最新潮流事物,小紅書和抖音都是他們的常駐地。入手最新一代的手機、拔草美妝博主推薦的護膚品或化妝品、外出旅行并去她們關注的vlogger視頻中的網紅地點打卡,已經是這個群體的普遍生活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