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從埃森哲看IT服務行業的投資價值(18頁)

埃森哲脫胎于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獨立后業務飛速發展。五大會計事務所相繼成立了咨詢部門,形成了:戰略咨詢-組織/流程-IT 固化-事后審計的商業模式閉環。在安然事件后,會計師事務所在政府的要求下拆分了咨詢和審計部門,安盛咨詢公司從安達信獨立出來,更名為埃森哲。依靠并購與合作戰略,埃森哲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 IT 咨詢企業,形成了五大行業事業部為主的架構體系,為客戶提供包括戰略、咨詢、數字、技術、運營在內的五大服務。

IT 服務不在業績彈性,而在業績穩健增長的確定性。軟件廠商的人員工資和開發相關,大多計入研發費用,可被高收入攤薄。而實施廠商的人員工資則計入成本,不可被收入攤薄,不具有規模效應。實施廠商的商業模式不存在邊際收益遞增的邏輯,在利潤端顯得彈性不足。然而,實施廠商深知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與客戶之間的關系較軟件廠商更為緊密,雖然沒有軟件廠商可以通過邊際收益遞增帶來可觀的利潤彈性,但收入的確定性較高。沒有短時間爆發的利潤彈性并不代表 IT 服務行業沒有增長。行業增長來源于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帶來的新變化,企業發展中會遇到新的問題,需要用新的技術手段解決。

本土實施商有成為“中國埃森哲”的可能。以漢得信息為例,從公司成長路徑上來講,與埃森哲類似,服務可拆分為不同產品的實施、咨詢服務,并配備了面向不同行業的專業化實施團隊。從公司的財務指標上來講,近些年來穩定的人員利用率與營運利潤率也佐證漢得信息的確定性與成長性的疊加有望被更多投資人認可。盡管今年三季度公司業績出現較大波動,初步判斷因為人員利用率波動所致,但長期趨勢向好。未來國內 IT 產品、服務分工有望更加明確,實施廠商若主動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增加可實施的產品品類,在一方面打開國產化市場,另一方面降低因產品單一帶來的短期訂單真空的可能,抹平收入利潤波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