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數據分析-中國可能還需要更多公務員(19頁)

事業單位在編人數及廣義國家財政供養人員測算——根據《公務員占人口的適當比例問題芻議》顯示,2005 年 6 月, 中央編制辦負責人就“官民比”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提供了一組數據到 2004 年底,中國行政和事業編制總數是 3540 萬,其中 640 萬為行政編制(即在編公務員,包括了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系統和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安全等政法系統),2900 萬為事業編制(包括了教育、農林牧水、醫療衛生、文化新聞出版、城市公用事業、廣播影視、社會福利、交通、后勤服務、信息咨詢和科研等單位),事業編制中教育為 1390 萬名,占 48%,醫療衛生系統為 400 萬名,占 14%,兩項合計占總事業編制的62%。結合《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看到 2004 年教育在編比例為 97.6%(教育在編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數:教育”比重),醫療衛生系統在編比例為 83.9%(醫療衛生系統在編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數: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比重)。我們假設 2018 年教育系統在編比例逐步下降至 93.0%,醫療衛生系統在編比例逐步下降至 78.0%,教育和醫療衛生系統在編人員占總事業編制的比重逐步提升至 70%,測算出總事業單位在編人數,用“廣義公務員”人數(即“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數: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加上總事業單位在編人數獲得“廣義國家財政供養人員”人數。

三種不同口徑的公職人員數量均呈現增長趨勢。近年來,雖然機構不斷在進行調整和改組,但實際上公職人員仍需補充,公職人員的數量仍然是在持續增長的。①“狹義口徑的公務員”數量從 2004 年的 640 萬人增長到2016 年的 719 萬人,年均增長率為 1.0%;②“廣義口徑的公務員”數量從 2004 年的 1170 萬增長到 2018 年的 1817 萬,年均增長率為 4.0%;③“廣義國家財政供養人員”數量從 2004 年的 4057 萬人增長到 2018 年的5140 萬人,年均增長率為 1.9%。

基層公職人員缺乏,需求尤為明顯。根據《公共職位數量的國際比較與優化配置》顯示,我國的官兵之比為 1:0.84,遠遠超出美國的 1:1.7,日本 的 1:3.6。人員結構的不合理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資源的浪費。且美國和日本的官員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部門,大多處于社會基層,起公共服務的作用。而我國官員基本起到指揮引導基層的作用,具體執行由基層工作人員承擔,基層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大、工資低的問題一直有待解決。根據《淺析我國基層政府公務員心理素質現狀》分析,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直接面向群眾,承擔著基層政府與人民群眾的相關聯的重要角色,基層公務員面臨著工作中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更加要面臨人員精簡的工作壓力。近年來機構改革中,政府的職能發生著轉變,這決定著基層公務員必須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情況,而一些非程序化的工作,無法用程序化的方法應對,更加增加了公務員工作的復雜和困難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