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微軟重返全球市值第一(15頁)

微軟—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二曲線,云戰略實現第三曲線的跨越。從 S曲線來看微軟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劃分為 PC 時代、Mobile 時代及Cloud + AI 時代。在 PC 時代,微軟憑借 Windows 系統及 Office 軟件占據絕對霸主地位,1999 年以 6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實現了第一曲線的快速成長;在 Mobile 時代,公司的幾次布局均以失敗收場,據IDC 數據,2017 年 Windows Phone 市場份額已不足 0.1%。公司市值也在2009 年跌至 1500 億美元,可以說,微軟在 Mobile 時代并沒有實現 S 曲線的連續增長;2014 年,納德拉擔任 CEO 后,以 Azure 云業務為核心帶領微軟在 Cloud + AI 時代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2018 年,微軟以超 8000億美元市值超越 Apple 重回全球市值第一位置。

綁定 IBM PC 機,迅速推廣 Windows 系統,占據市場優勢。微軟成立于1975 年,最初以售賣 BASIC 程序起家。1980 年,微軟與 IBM 合作為其個人 PC 電腦編寫操作系統—Microsoft DOS;1982 年,IBM PC 以每分鐘銷售一臺的速度迅速占領市場。受益于 IBM 的市場影響力,Microsoft 操作系統+ Intel 微處理器成為 PC 標準架構;1989 年,公司推出辦公軟件產品Office,與 Windows 系統形強大協同效應。依托 Windows 及 Office 兩大核心產品,微軟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 PC 軟件提供商。1999 年以 6616億美元打破當時上市公司最高市值記錄,占據了 PC 時代的霸主地位。

外延拓展接連受挫,兩次重大失敗計提減值損失達 138 億美元。除產品布局失敗外,Mobile 時代的兩次失敗并購亦為公司帶來較大損失。2007 年以85%溢價支付 63 億美元收購廣告公司 AQuantive,收購后公司廣告業務一直處虧損狀態,5 年后對該資產計提減值損失 62 億美元。2013 年以 72 億美元收購諾基亞,但并未使手機業務回暖,一年后對該資產減計 76 億美元。我們認為,微軟在 PC 時代以售賣 License 模式實現了對 PC 軟件市場的壟斷,這種“坐享收入”的壟斷式市場地位使其在 Mobile 時代來臨時喪失了對市場需求的敏銳度;且公司“軟件、技術收費”的封閉式思維在以免費、開源為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并未及時轉變,導致微軟在 Mobile 時代一直沒有成功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移動產品,由過去的領導者淪為跟隨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