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炭素行業專題-鋼鐵脫硫脫硝主要耗材活性焦(27頁)

我國多煤種生產活性焦技術已基本成熟。根據張旭等人于2014年發表于《中國個體防護裝備》期刊的論文《脫硫脫硝用煤質顆粒活性炭及試驗方法國家標準解讀》,20世紀70年代中期,德國魯齊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先后開發出可以脫除SO2的活性炭并用于煙氣脫硫,隨后日本三菱公司開發了流化床活性炭煙氣聯合脫硫脫硝工藝;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寧夏銀川活性炭廠與日本可樂麗公司合作,采用寧夏太西無煙煤為原料聯合開發出脫硫用9mm圓柱狀活性焦,每年向日本出口數千噸;山西部分活性炭廠家采用日本三井重工和我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的技術,以山西本地煙煤為原料生產脫硫脫硝用活性焦,也銷往日本;河南部分活性炭廠家以當地褐煤為主要原料研制出脫硫活性焦。采用煙煤或褐煤生產活性焦基本不需添加焦油,其價格也較低,還可以克服活性焦生產的地域限制,降低運輸費用。由此可見,活性焦生產技術在我國已基本成熟,多種煤種可用于生產脫硫活性焦。

炭化、活化過程是活性焦生產中最關鍵的兩道工序。根據衛冬麗等于2012年發表于《電力科技與環保》期刊的論文《活性焦制備工藝對其性能的影響研究》及張旭輝等于2011年發表于《潔凈煤技術》期刊的論文《褐煤基活性焦制備工藝研究》,活性焦生產工藝為原料煤磨粉后加入特制粘結劑(如煤焦油、水、添加劑等)壓制成型,再經炭化和淺度活化后得到活性焦成品。

干法和半干法在大型燒結機應用比例較高。根據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李玉然等于2013年11月發表于《環境工程》期刊上的《鋼鐵燒結煙氣脫硫工藝運行現狀概述及評價》一文,煙氣脫硫工藝按脫硫產物的形態可分為濕法、半干法和干法三類。濕法脫硫是利用濕態吸收劑吸收煙氣中的SO2,脫硫產物為濕態,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雙堿法和氧化鎂法等;半干法脫硫是向反應器內噴入吸收劑漿液或者同時噴入吸收劑與水霧,利用煙氣顯熱蒸發吸收產物中的水分,最終產物為粉狀,主要有循環流化床法(CFB)、旋轉噴霧干燥法(SDA)等。干法脫硫是加入干態吸收劑,脫硫最終產物為干態,主要有活性焦/炭吸附法等。截止至2012年底,全國已投運鋼鐵燒結機脫硫裝置中,燒結機面積在180m2以下時,濕法占比達87.2%,半干法CFB占比4.4%;燒結機面積在180m2~360m2時,濕法占比為71.8%,半干法占比為15.4%;燒結機面積在360m2以上時,濕法占比降為47.8%,半干法占比升至36.5%,干法占比為4.4%。由此可見,干法和半干法在大型燒結機應用比例較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