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日本汽車產業發展的啟示(21頁)

當前汽車行業的主要研究方法:跟蹤量價數據。消費品屬性使得汽車產品的需求難以預測,以 DDM 模型對資產定價時,只能依靠對短期量價數據的跟蹤形成預期,對長期現金流預期的把握存在偏差。不同于工業品(ToB),消費品(ToC)購買者數量的龐大和決策的分散,使得汽車產品的需求難以預測。需求的預測難度高,使得投資者大多通過對量價數據(銷量、折扣、庫存等)的跟蹤,進而依靠線性思維,把握長期現金流的預期,但在實踐中往往存在偏差。

新的視角:基于核心競爭力對資產定價。以 Ohlson 模型定價,對長期價值預期的把握更有效。競爭優勢的價值和資本增長的價值均來源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汽車的選購過程中,消費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比于一般消費品,耐用消費品的特性(相對價格較高、使用時間較長)和汽車產品的特性(涉及人身安全、專業程度較高),使得消費者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消費者在選購過程的高投入,決定產品力是汽車行業競爭優勢的來源。相比于一般消費品(品牌力源于營銷手段、歷史淵源等),汽車企業的品牌力源于在多次銷售中通過產品力持續積累的口碑,產品是車企的核心根基。

汽車是典型的整合型架構產品,整合集成能力很重要。相比于模塊型產品(如電腦),整合型產品(如汽車)的性能與零部件(模塊)的對應關系相對復雜。比如,汽車的舒適性由底盤、座椅、輪胎等零部件相互配合調整決定,汽車的油耗水平主要由發動機和車重(涉及主要零部件)共同決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