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商業貿易深度研究-重構商業,放眼全球(91頁)

1999~2003 年借助互聯網和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阿里巴巴集團 B2B 業務實現快速階段:成立之初抱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宗旨服務廣大的中小企業,公司推出首個網站,英文全球批發貿易市場阿里巴巴(Alibaba.com),同年公司推出了專注于國內批發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現稱“1688”),1999 年年底阿里巴巴的會員數量超過 10 萬。2000 年 1 月,公司獲得軟銀 2000 萬美元投資,支撐公司順利度過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的寒冬,2001 年阿里巴巴 B2B 的企業注冊用戶超過 100 萬,2002 年阿里巴巴推出“關鍵詞”服務,公司首次實現正現金流流入,“會員費+增值服務”的 B2B 商業模式逐步清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騰飛和中國對外貿易的大幅增長,阿里巴巴集團 B2B 業務最早實現盈利,為后續阿里巴巴集團 B2C、C2C 業務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3~2011 年,淘寶網飛速發展并推出 B2C 平臺,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電商平臺,為電子商務用戶提供一站式基礎設施解決方案。2003 年 5 月淘寶網上線,2004 年 2 月獲得 8200 萬美元融資,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界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2004 年 12 月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支付寶推出,利用擔保交易的模式消除用戶網購的擔憂,極大提升購物效率,2005 年 8 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達成全面合作關系,10 月為了補足搜索的短板并加強電商的能力,阿里巴巴集團全部收購雅虎中國資產,包括旗下的一搜、3721,雅虎美國獲得新阿里巴巴集團的 40%股份,至此阿里巴巴集團業務涵蓋了電子商務、搜索、門戶和即時通訊,成為當時業務覆蓋范圍最廣泛的互聯網公司。2007 年 11 月,阿里巴巴集團的 B2B 公司阿里巴巴網絡以港幣 13.5 元在香港掛牌上市,2007 年11 月,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廣告交易平臺阿里媽媽,打造開放式推廣交易平臺,后續幾年直通車、鉆石展位、淘寶客等明星產品誕生,如今阿里媽媽已經形成了活火山型的營銷產品序列。2008 年阿里推出專注于服務第三方品牌和零售商的淘寶商城(2012 年改名“天貓”),開啟 B2C 業務新篇章,2008 年“大淘寶”戰略讓阿里巴巴明確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角色,使用戶在大淘寶平臺上得到支付、營銷、物流等一站式服務。2009 年阿里云成立,收購中國萬網,布局云計算領域,為其日益龐大的信息處理需求提供基礎保證。2010 年 3月公司推出專注限時促銷的銷售和營銷平臺聚劃算,4 月推出全球速賣通,幫助中國出口商與海外投資者接觸和交易。2011 年 6 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淘寶網、淘寶商城(后更名為天貓)和一淘,以更精準和有效的服務中國的網購人群。

2012 年~至今,成功實現從 PC 端到移動互聯網轉型,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除電商外,集團在支付和金融、云計算、菜鳥物流、大文娛、新零售等多元化布局,各項業務板塊均實現高增長,真正成為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商,建立了龐大的數據帝國和生態系統。2012 年 6 月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從香港聯交所退市。阿里巴巴集團回購一半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的交易,金額為 76 億美元,并向投資機構出售股份籌集了部分交易資金,其中主要包括中國的主權基金、博裕資本、中信資本和國開金融等。2013 年 5 月阿里巴巴和多家物流公司一起創立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俗稱“菜鳥網絡”),建立物流數據體系,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整體物流運行效率。2013 年阿里巴巴并購蝦米音樂、投資窮游網,開啟大文娛板塊戰略布局。2014 年 2 月跨境電商 B2C 平臺天貓國際成立,讓中國消費者能直接購買到國際品牌商品。2014 年 6 月阿里巴巴并購 UC、收購中國傳播(現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60%股權和之后 2015 年正式并購優酷土豆、成立阿里體育,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圖不斷加速擴張。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格 68 美元,募資金額 218 億美元。2014 年 10 月螞蟻金服成立,后續成為支付寶母公司,此后阿里帝國的金融板塊迅速擴大。國際市場布局上,2010 年阿里全資收購美國全資收購美國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 VendioServicesInc,正式邁出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步,同年,收購美國電子商務公司 Auctiva。2015~2018 年,阿里又先后入股 Paytm、Lazada、Tokopedia、Trendyol 等進軍印度、新加坡、印尼、土耳其等國家。2014 年 3 月阿里巴巴成為銀泰商業集團最大股東開始,拉開了阿里巴巴新零售布局序幕。2015 年 8 月阿里巴巴入股蘇寧云商,持股 19.99%,2016 年 1 月盒馬鮮生第一家店在上海金橋開業,盒馬 APP 上線;2016~2018 年阿里巴巴還投資了高鑫零售、三江購物、新華都、聯華超市、東方股份和居然之家等線下零售企業,并在 2018 年 4 月全資并購餓了么,不斷擴大新零售生態鏈。

2018 財年阿里巴巴營業收入來自于四個板塊:核心電商、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和創新業務及其他。2018財年核心電商收入 2140.2 億元,營收占比 85.5%,同比增長 60%,依然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貢獻來源;云計算板塊收入 133.9 億元,營收占比達到 5.4%,同比增長 101%;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實現收入 195.6 億元,營收貢獻占比 7.8%,同比增長 33%;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實現營收 32.9 億元,營收占比 1.3%,同比增長 10%。2018財年公司總營收達到 2502.7 億元,同比增長 58.12%,創下 IPO 以來最高同比增速;Non-GAAP 凈利潤 832.1 億美金,同比增長 44%;Non-GAAP 的自有現金流達到 993.6 億元,同比增長 58.3%;經調整后的 EBITA Margin 為39%,由于核心電商對外投資的增加導致整體 EBITA Margin 的下降。

核心電商業務分為國內零售、國內批發、國際零售和國際批發四個部分,其中國內零售 2018 財年收入達到 1837 億人民幣,占核心電商占比 71%,是近十年電商業務主要增長來源。核心電商業務主要收入來自于對入駐品牌和商戶收取的平臺技術服務費(加上保證金)、廣告費用、交易傭金和增值服務等收入。2018 年財年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 5.52 億,相比 2017 財年增長 9800 萬,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 6.17 億,相比 2017 財年增加 1.1億;2018 Q4 年度活躍用戶相比 2018Q3 增長 3700 萬,季度內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數創下 IPO 以來最高值,2019Q1 年度活躍用戶相比 2018Q4 也保持了增長 2400 萬的增長。同時 2018 財年中國地區電商 GMV 達到 4.82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28%,天貓實物商品 GMV 同比增速達到 45%。除去新零售板塊后,2018 財年核心電商調整后的 EBITA Margin 為 53%,而 2018Q4 核心電商調整后的 EBITA Margin 為 43%,連續兩個季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對新零售(包括銀泰百貨、盒馬鮮生、菜鳥、天貓進口業務)持續大規模投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