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裝備制造視角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機會(44頁)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體系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將工業系統中的智能物體、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人相連接,將傳感器和其他先進的儀器儀表嵌入各種機器,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用于升級機器性能,并提升整個系統和網絡的效率,針對不同的場景構建大量的模型,結合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實現生產的智能化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效率與生產力。

工業互聯網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①工業化始于18 世紀末機械制造設備的興起,機械動力徹底改變了商品的生產方式。②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20 世紀初,在勞動分工的基礎上,采用電力驅動產品的大規模化生產。③20 世紀70 年代,第三次工業革命引入了電子與信息技術(IT),使制造過程不斷實現自動化,釋放勞動力。全球工業先后經歷了源于機械動力、電力、電子信息技術(IT)驅動的三次工業發展浪潮。④隨著對生產效率、資源優化配置、生產智能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將物聯網和服務網絡應用到制造業中的工業互聯網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發展浪潮。

工業互聯網的靈活性、透明性和云計算優化,讓制造工廠實現柔性生產。商業環境和工藝流程的動態結合,工業制造可以根據需求的動態變化,以及靈活性的供應鏈適應小批量生產。工業互聯網的透明性,使終端用戶可以參與整個制造流程,優化商業決策。因此,中小企業和新創公司很容易在全流程的價值服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業互聯網還可以利用云計算,根據社會資源與人口因素,有效組織整個價值鏈的資源以提升效率。

工業互聯網將有效改善各行業、各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和效能提升。根據GE 公司測算,即使工業互聯網讓特定行業的運營或生產環節的效率提升1%,也將使該行業獲得巨大的效益。例如,在商用航空與天然氣發電行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即使從數字上看僅節省1%的燃料,在未來15 年的預計節省量也能達到巨大的300 億美元與660億美元。同樣地,醫療的整體系統環節,與鐵路的貨運環節,1%的效率提高,能預估達到630 億美元與270 億美元的節省量。應用于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環節,預估資本支出將降低1%,900 億美元。

工業強國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為了確保在未來新一輪工業革命種搶占先機,維持國際制造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工業強國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美國由頂尖企業引領,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德國依靠自身裝備制造領域的深厚積累,提出“工業4.0”對標美國工業互聯網;日本基于自身社會現實,實施“互聯工業”戰略,建設符合日本實際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