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韓國半導體崛起的啟示(21頁)

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全面啟動,未來將迎來千億市場。政策助力國防信息化提速。2016年5月中央軍委頒發《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到2020年,要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2016年7月由國務院印發的《2017-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到2020年前,要加快信息強軍,積極適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和強軍目標新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跨越發展。按照軍委和國務院的目標,我們認為國防信息化在“十三五”進入補償式發展的階段。

韓國崛起值得借鑒。近鄰韓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晚于中國,1959年,韓國金星社(LG公司的前身)研制并生產出韓國第一臺真空管收音機,這被認為是韓國電子產業的開端。當時韓國企業連自主生產真空管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完成進口元器件組裝。而中國南京無線電廠已經于1953年生產出了全國產化的電子管收音機,并大量投放市場。

國家支持力度強,官產學研通力合作。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從引進技術開發、DRAM高速發展、逆周期擴產成就霸業到半導體全面崛起等每個階段都能看到韓國政府在其中的推動作用。為了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韓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計劃和法規,這些對提升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視人才,強調技術自主可控。資金、技術和人才是半導體產業發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在有了政府加財閥的巨大資金保障后,韓國在技術和人才方面也是傾盡心力。為縮小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差距,韓國公司通過花重金購買技術許可和進行并購行為來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如三星從Micro Technology與Zytrex、現代從德州儀器與Vitelic、LG從Micro Technology與AT&T進行技術的引進),并且還專利成立VLSI小組來進行研究開發和設備投資及設立海外子公司。同時,韓國政府還成立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院和韓國電子技術研究所來吸收和傳播國外技術,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產業集聚,生態完善。韓國半導體產業規模龐大,企業眾多,以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為龍頭,擁有369家IC制造企業、2650家半導體設備企業和4078家半導體材料企業等兩萬多家企業。同時這些企業分工非常細致,一家半導體工廠周圍密布著各種配套企業,通過層層外包、層層代工的方式營造出龐大的半導體產業鏈,形成了龍仁、化成、利川等一個又一個半導體產業城市群,支撐著韓國整個半導體產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