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制造2025增材制造專題-粉末冶金(20頁)

歷史悠久,現代應用發展迅速。1890年,一種燈泡用鎢絲被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造成功,奠定了現代粉末冶金的基礎,標志著近代粉末冶金的誕生。20 世紀初,人們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了鎢鉬制品、硬質合金、青銅含油軸承、多孔過濾器、集電刷等,至此,整套粉末冶金技術初步形成。20 世紀50 年代以后,粉末冶金技術逐漸運用到各類學科行業,經過各行業之間的滲透融合,開發出一系列以粉末冶金技術為基礎的新材料,如:粉末冶金高速鋼、特種陶瓷、纖維增強材料等。由于各行業的借鑒融合,一系列新工藝被研發出來,比如:注射成形、溫壓成形、等靜壓制等。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各類新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粉末冶金技術必將向更深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四大工藝,滿足產品尺寸與性能的需求。粉末冶金主要有傳統法、金屬注射成型(MIM)、金屬添加劑制造(MAM)、等靜壓(IP)四種工藝,其中,目前在汽車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傳統法與MIM法。所需的原材料,即粉末冶金混粉,有兩種類型,零件生產商使用的自混粉及粉末供應商提供的預混粉。

核心設備決定產品質量。傳統粉末冶金工藝有主要的三大工序:制粉,成型,燒結,各個環節均需使用其專用設備。主要應用的設備可分為為制粉設備、成型設備、燒結設備。

高性價比的零件制備方法。根據配方不同,粉末冶金零件的抗拉強度在170~1200MPa之間,相比傳統零件制造工藝,其強度比傳統鍛件要低20~30%,但顯著高于普通鑄件。與傳統工藝相比,粉末冶金零件在成本、尺寸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

中國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中重要一環。在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五大領域被重點提出要大力發展。而粉末冶金工藝作為增材制造最典型的成型方式,也成為了五大工程中重要一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