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世界生態建設巡禮-英倫環保蛻變(20頁)

英國是第一個開啟工業革命的國家。從18 世紀50 年代起,一系列發明帶來的技術進步引發了英國的工業革命,這些發明很快被應用到了實際生產中,并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制度。1771 年阿克萊特建立的英國的第一家水力紡紗機,標志著英國進入到工業生產的新階段。在這種工廠制度下,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驅使工廠主不顧一切擴大生產,機器的力量得到實現和放大。與此同時,鐵路建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各種基礎建設投資發展起來。

經濟繁榮背后的環境破壞。在英國工業革命的這100 年里,資本主義的近代工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和巨大的財富。而另一方面,工業發展越快,機器使用的越多,對環境的破壞就越大。在利益支配下,工業的迅速發展給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英國早期的環保法律法規。到19 世紀中后期,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疾病流行引起了社會強烈反對,改善生態環境迫在眉睫。英國議會進行了大規模的環境調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和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了涉及水環境及煙塵治理的多部法律。

英國環保政策現狀。現代的英國,所到之處幾乎都是青山綠水,碧草連天。整個英倫三島,空氣清新,花香鳥語,看上去像一個大花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歷屆英國政府注意出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結果。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英國的環境立法則以預防為指導思想,例如《城鄉規劃法案》、《水資源法案》、《自來水工業法案》、《清潔大氣法案》、《環境法案》、《污染預防法》等,這些法案構成了英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框架。

概念產生,雛形初現。綠帶政策的演變與英國規劃體系和土地利用演變息息相關。1580 年,為阻止瘟疫和傳染病擴散,也為得到便宜的食物,伊麗莎白女王下令在倫敦周邊設臵寬4.8km 的隔離區域,該區域內禁止新建房屋,這是關于倫敦綠帶的最初構想。1657年,政府又通過制定法律將禁區擴大到16km 內,并規定該區域內建筑用地不得超過4 英畝,這可以看作英國綠帶政策的雛形。17 世紀,威廉?佩蒂第一次提出“綠帶”概念,為日后綠帶政策推廣奠定基礎。1826 年,在約翰?魯頓編制的“倫敦規劃”中,城市環形發展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申明政府應保護城鄉結合部處的森林及農田。1910 年,喬治〃派普勒首次將設臵綠帶和城市空間發展相聯系,提出應在距倫敦市中心16km 處設臵環狀林蔭道的方案;該方案中,綠帶寬約420m,中間是公路、鐵路、電車等復合交通系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