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透視產業規律,投資制造升級(36頁)

中國制造:風雨兼程,砥礪前行。制造業百余年,匯一部發展史:中國制造坎坷起步,改革開放后快速成長。受制于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契機,也未能及時參與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制造業突破西方封鎖,不斷取得發展,改革開放后快速與世界接軌,快速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制造業新時代,中國制造規模龐大、結構完備,許多產業已經實現了全球領先;同時中國制造仍存不足,有些產業需要全球技術嫁接中國市場。

大國重器:舉國體制突破封鎖,迅速走向世界領先。大國重器突破封鎖:高鐵是中國從無到有并快速實現全球領先的代表,已經成為中國高端制造的象征之一。中國高鐵建設始于2005 年,遠遠晚于歐洲和日本。現在,中國的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居世界第一位,超過22000 公里,運行速度最高,達到350 公里/小時,擁有車型數僅次于日本,但車輛適應力最強,適應于多種地貌、氣候,包括高寒氣候,熱帶氣候,沙塵暴氣候,山區地形與沿海地形。中國高鐵已逐漸實現了產品國產化、技術自主化,基本完全掌握了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及十項主要配套技術。具有中國特色、技術完善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是世界首套完整系統的高速鐵路標準,未來有望出口到印度、馬來西亞、美國等30 多個國家。

大國重器突破封鎖:中國核電并網容量全球占比不斷提升,三代核電關鍵設備85%以上實現國產。2007 年以來,我國核電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核電并網容量全球占比從2007 年3 月的2.06%提升到2017 年8 月的8.58%。目前中國即將建設自主研發的、功率更大的先進核電技術CAP1400 核電機組。中國自主研制的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華龍一號”的整體性能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中國核電隨“一帶一路”實現有效輸出,擦亮中國制造名片。中國建成的AP1000 機組是“世界首堆”,提供了大量的建設經驗和反饋信息。根據世界核協會統計數據,2017年8 月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有20 組,占全球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的42%。中國核電企業積極推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非洲等20 多個國家的海外核電建設項目,憑借自主研制的“CAP1400”、“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和過硬的核電建設能力,核電技術有望成為高鐵之后另一“中國制造”的名片。

大國重器突破封鎖:國產大飛機C919 技術先進,打破歐美長期壟斷格局。我國民航客機長期依賴進口,2016 年飛機進口金額達204 億美元。C919 主線客機于2017 年5 月完成首飛,是我國航空工業史的一座重要里程碑;2017 年9 月28 日C919 完成第二次試飛,試飛高度提升一倍,試飛時間達首飛的2 倍以上。C919 最大載重77.3 噸,巡航速度0.78-0.8 馬赫,最長航程5555 公里,可與主要競爭對手波音公司的737-800 和空中客車A320-200 匹敵。截至第二次試飛時,C919 已獲得超730 架訂單,有望打破波音、空客公司長期壟斷國際市場的格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