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氣治理行業深度報告(27頁)

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是大氣污染治理推進的重要驅動力。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空氣是重要的物質資源,人類的生存、工農業的生產、燃料的燃燒都離不開空氣。一名成年人每天大約呼吸10~12m3空氣,若按質量折算約為13~15Kg,相當于一天食物量的10倍,飲水量的5~6倍。因此,新鮮清潔的空氣對人類生存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從上古時期開始,柴薪燃燒、森林火災等都可能造成局部的大氣污染,但那時的性質和程度與現在的大氣污染情況都完全不同。18世紀中葉產業革命之后,隨著現代工業的發生和發展,化石燃料逐漸上升為主要能源,燃料燃燒等造成的大氣污染逐漸趨于嚴重。

什么導致了大氣污染?——主要大氣污染物及其治理技術。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大氣污染呢?大氣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呢? 在我國,大氣主要污染物包括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后,會附著在煙塵上,凝聚在霧滴中。在沒有風的時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 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這種“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而在莫奈的筆下,倫敦的霧是紅色的。積累的塵霧妨礙交通,弄臟衣服,熏黑房屋,一位建筑師曾經報告說他在墻上見到過厚達 4 英寸的含硫污垢。這種曾被命名為“倫敦霧”的污染,也開始出現在我國北方。 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還會危害居民健康,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后會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心臟病。上世紀倫敦居民的肺結核、咳嗽的發病人數比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整個倫敦城猶如一個令人窒息的毒氣室一樣。而我國秋冬季節的北方,則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地區。

這些污染物來自于什么行業?——火電、鋼鐵有色、建材、鍋爐和石化。2010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表明,在大氣的工業污染源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貢獻率最高,此外,非金屬礦物、黑色有色金屬、石化等行業也屬于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 2017年底,國家預計啟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由于我國從2010年以來已經大力推進火電的排放治理,因此預計目前實際的數據中,火電排放占比降低,非電排放占比有所提高。僅按照2010年數據估算,也可以看出火電的治理僅占工業大氣治理的30%~40%,另有超過50%的大氣污染物排放來自其他非電行業。為了達到大氣十條和十三五的環保規劃,非電行業治理亟待展開。 另一方面,現在火電的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未來市場容量急劇縮小。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市場發展來看,非電行業的大氣污染防治都將逐步釋放巨大市場容量。十三五后期乃至十四五,非電行業都將接替電力行業,成為大氣污染治理新的主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