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航空通訊Wi-Fi專題(21頁)

民航機載通信服務,聯通的最后一個信息孤島。民航機載通信系統是指機上乘客或機組人員通過衛星或地面基站方式接入互聯網或與地面人員進行語音通信的系統。機載Wi-Fi是目前真正能解決航空乘客上網需求的應用。基于技術角度,目前機載Wi-Fi服務主要有兩大解決方案: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和機載衛星通信系統。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復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國外機載Wi-Fi市場不斷成長,北美普及率最高。根據國外有關機構的統計,截止2015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系統的飛機有4000余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飛機超過80%,其次是中東航空公司和歐洲航空公司。另外根據統計,目前美國現已有超過71%的民航飛機完成了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另外還有7%的民航飛機正在進行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而美國以外的民航飛機這兩組數據僅為13%和12%,可見目前北美地區是普及率最高的地區。

國內機載Wi-Fi市場仍在起步,目前相關進度正在加速。我國機載Wi-Fi仍處于初級階段。從歷史原因來看:民航法修訂思路較保守、山寨機頻段占用混亂、出于對安全最大考慮等原因,導致國內機載Wi-Fi推進較慢。 截至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小范圍試運行機載Wi-Fi。東航、國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經試水機載Wi-Fi。從航班服務上來看,空中Wi-Fi的布局進入2016年之后逐漸加速。 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方面,預計我國機載Wi-Fi最快將在今年底商用。中國聯通參與三方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聯通航美”,所占市場份額已超過60%。中國電信表示已于2014年開通空中Wi-Fi測試,并在2015年11月,聯合東航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開啟空中互聯服務。中國移動預計今年6月份,基于Ku衛星的中國移動航空機載通信業務開始首飛。 機載Wi-Fi未來預期雖好名單仍在政策和技術上存在瓶頸。一方面是通訊資源稀缺問題,主要涉及衛星資源和大型通訊基站資源。另一方面是航電系統的改造也是一大技術瓶頸。 國內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發射,助力機載Wi-Fi應用的進一步發展。4月12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中星16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在提升空中上網體驗技術上得到了質的突破。據了解,隨著“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研發成功,預計在3年內,我國的2000多架民航客機、3000多輛高速列車和數萬艘輪船,可隨時隨地實現高速上網。

民航機載通信需求將帶動產業鏈發展,多方將受益。隨著飛機上網的需求的激增,機載通信業務勢必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無疑將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衛星運營商及航空公司等各方帶來一片藍海市場。另外,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等也代表我國空天事業的發展,未來大量先進而成熟的技術會擴散溢出到制造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成長。涉及的公司包括:1、機載衛星通信產業的衛星運營商和機載天線公司;2、低空寬帶通信產業的ATG基站設備提供商;3、通信運營商;4、航空檢測維修商等。涉及上述業務的相關公司簡要梳理詳見文章邏輯簡述部分及最后一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