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集團赴港上市的預期下,我們重新審視2017 年對IP 的研究視角。近年來資本強勢入局下,IP 概念迅速實現了全行業普及,網絡文學作為IP 核心來源地之一,作品本身水漲船高,閱文集團等受益于此。
IP 的吸金效應在過去2 年得到了充分體現,2016 年票房過億的86部影片,37 部改編自IP 的電影數量占2016 年全年上映電影503 部的7%,但貢獻了全年35%的票房;IP 憑借自身吸引力掙脫單一平臺的束縛,進而在多個平臺上分發獲得流量的邏輯得到充分驗證。資本方(如在線視頻平臺)也受益良多。
資本入局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2017 年春節檔,在線票務平臺的影響力已滲透至電影產業的諸多方面;但資本強勢入局的弊端也開始顯現,影視產業“產品經理”化的現象明顯,快速變現的訴求下,2016 年出現了部分熱門IP 改變的作品口碑撲街。
我們對2017 年的IP 產業研究,主要從強變現的角度出發,強變現并非“快速變現”,而是基于運營、持續性的角度,審視大IP 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如IP 源頭、版權(影視、綜藝、游戲等)、物權(衍生品、主題樂園等)。
強變現邏輯下:1)IP 來源多樣化相對更緊迫(2016 年已出現IP 荒);2)迪士尼與索尼在2016 年市場表現差異大,證明IP 并非萬能,IP運營的關鍵是確保質量、注入新元素;3)借力于新媒體渠道下的網生內容,IP 變現模式將更加多元化、創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