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藝術品研究專題-精品引領七年之陽(23頁)

2011 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藝術品市場,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 30%。預計 2015 年我國人均 GDP 將超 8200 美元,這意味著中國藝術品投資時代的大幕正式拉開。2011 年后藝術品市場受經濟增速放緩、高壓反腐等因素沖擊,藝術品總體交易額回調較大,非正常藝術投資需求在出清,但藝術品精品因為稀缺,價格未受影響。08 年金融危機期間,清三代精品瓷器依然賣出天價。根據國內外及分析推斷,藝術品市場一個完整周期為 7-10 年。雅昌藝術品指數顯示,當下藝術品投資已處于 08 年歷史性底部階段,在流動性充裕而資產稀缺、優質藝術品供給嚴重不足甚至下滑大背景下,藝術品投資只具備結構化行情,建議未來重點關注七大品類精品。

藝術品不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其估值既有各自的投資邏輯,也有共性。藝術品投資價值判斷有其特有的“道”與“術”——藝術品投資至簡大道是關注中華民族鼎盛朝代的代表性藝術品。這些藝術精品都秉承了中國“佛” “道” “儒” “真善美”的思想傳承,符合國人傳統價值觀和世界觀。李叔同先生的“先器識而后文藝”是藝術品具備價值的靈魂所在; “術”是藝術品價值判定的技術原則,即投資的“六把尺子”:稀缺性、國際認可度、功用性、藝術水準、文化屬性和能夠濃縮資產。

我們依據國內外知名拍賣行歷年數據研究、雅昌藝術網各類指標分析,并深度調研國內一線拍賣行、走訪業內資深收藏大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和故宮博物院等專家,對值得投資的藝術品做了梳理和研究。 建議藝術品投資應根據投資者自身資金量來選擇配置品類。操作原則上應根據資金情況,資金量大,配頂級藝術品,如古代和當代書畫大師名作,海南黃花梨明代家具,清三代精品瓷器和田黃石;其次,可配次頂級藝術品,未來即可成為頂級藝術品。如宣德爐、宋元古籍及宋拓片;再次,可投資持續熱門的品類;當代書畫、紫砂、龍泉青瓷等,也包括近現代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名家精品及獲獎作品;另外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點的藝術品也可重點關注。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