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來源于數控機床,有機床技術背景的企業容易成功。工業機器人起源于數控機床,比數控機床更具易用性和通用性,機床數控企業進入機器人領域有先天性的優勢。運動控制是基礎,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都屬于運動控制技術,對運動控制技術掌握的深度決定了機器人企業的體量。從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發展歷程來看,唯有FANUC 掌握了最底層的數控技術,獲得1+1>2 的協同作用,收入和凈利潤遠超行業通常水平。以運動控制為核心,結合自身優勢做出差異化是在機器人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
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有利于降低系統成本,促進行業發展,但企業難以獲得太大收益。目前中國國產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都依賴進口,國產機器人成本遠高于外資品牌,難以大規模生產和推廣。核心零部件技術含量高,外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減速機市場高度壟斷。零部件國產化的意義在于拉低外資品牌價格,從而降低整個系統成本,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但由于外資品牌產品價格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國內核心零部件企業即使技術突破,也可能難以獲得太大收益。
機器人本體行業規模小、利潤低、競爭壓力大;國產本體短期內機會不大。機器人本體不是大行業,也難有太高的利潤,即使是四大家族除FANUC外,其他的利潤率也都是個位數。本體的銷售額在產業鏈條中只占30%。本體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趨勢明顯,外資品牌優勢大,國產本體靠模仿和組裝難以形成競爭力。機器人是B2B 的行業,穩定可靠性是首選,需要經過長期的驗證才能逐步獲得市場認可。未來2-3 年內國產本體成長性有限.
汽車產業集成國內企業難以進入,3C 行業系統集成是機會。約80%的國內企業集中在系統集成。汽車產業格局穩定,面臨商務關系、技術和資金三重壁壘,國內企業難以進入。但在其他行業,尤其是3C 行業,國內系統集成企業具有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3C 制造基地,自動化升級需求強勁,有望超過汽車行業成為第一大機器人市場;3C 行業機器人應用多樣,外資品牌難以復制在汽車產業的經驗,國內企業已實現部分反超,是拉近差距的最好機會。
協作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協作機器人彌補傳統機器人不足,技術門檻低,簡單易用,適合在3C 行業和中小企業推廣。外資品牌已開始推廣,國內企業少有涉及。服務機器人直接在生活中為人類服務。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步入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家庭服務、醫療、軍工和特種應用都潛藏著巨大的需求,未來可能超過工業機器人形成萬億級的市場。目前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已經實現產業化,但受限于人工智能和交互技術能力不足,短期內沒有形成爆發點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