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券商進入4.0 時代,客戶投融資服務成焦點。互聯網券商1.0 時代是交易的互聯網化,2.0 時代是開戶的互聯網化,3.0 時代是通過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4.0 時代是通過互聯網滿足客戶投融資服務的新階段。隨著證券公司賬戶體系的搭建以及產品代銷體系的建立,我國互聯網券商未來爭奪的重點將從客戶交易量轉變到客戶資產,資產的搶奪過程是流量、產品和服務的爭奪,大券商尤其線下服務優勢,相比小券商勝算更大。
海外經驗:從交易通道向資產管理的轉型是關鍵。
(1)傭金自由化后,嘉信理財實現了從低傭金獲客、外包投顧資源和線下布局增加客戶粘性、資管和利息等多元方式實現變現,嘉信理財最終從交易通道提供商變成了資產管理平臺。
(2)E-Trade 業務主要依托線上,產品和服務體系沒有搭建成型,目前面臨發展困惑期,盈利能力較差。
(3)2000 年后互聯網熱度退潮,互聯網券商市值分化,嘉信理財的市值規模和估值穩定性顯著高于E-Trade 和傳統投行。
基于國內券商和互聯網信息服務商兩條主線,我們基于該框架評估其產品和服務端的變現潛力。
(1)券商:華泰證券擁有客戶存量優勢和持續資本補充能力,大體量和國有體制是產品創新的可能障礙;國金證券初步實現了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后續仍需要與網絡巨頭深入合作;中山證券獲得多個流量入口和產品研發,未來資金到位和線下資源整合是網絡券商頂層設計戰略落地的關鍵。
(2)互聯網信息提供機構:東方財富收購同信證券后,最有潛力用線上流量整合線下資源;同花順有望成為多家券商合作的開放式平臺,流量分成的變現潛力大于產品變現。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下,能否利用現階段高估值優勢進行再融資是相關互聯網信息機構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