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人工智能-現代科學皇冠上的明珠(60頁)

全球IT 巨頭爭相投資人工智能。谷歌、微軟、蘋果、IBM、Facebook、英特爾等紛紛投入巨資展開研發與競爭。谷歌把人工智能作為未來重大戰略,全力開發“谷歌大腦”,Facebook 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微軟推出人工智能系統“adam”(亞當),直接與“谷歌大腦”抗衡。2014 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資額比上年增加302%。歐美發達國家也紛紛推出人工智能計劃: 如歐盟“人腦工程項目” 、美國“大腦研究計劃”等。人工智能競爭為何這般白熱化?因為:人工智能是開啟未來智能世界的密鑰,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誰掌握人工智能,誰就將成為未來核心技術的掌控者!

人工智能是我國科技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目前國際巨頭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還沒有完全形成壟斷。我國在人工智能研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甚至與美國相比都不算落后。近年中國科技界開始向人工智能—世界科技之巔發起沖擊,如百度引進全世界人工智能泰斗級人物、前“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全面負責“百度大腦”計劃;科大訊飛啟動 “訊飛超腦計劃”;復旦大學聯合十幾所高校院所,成立“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我國在國家層面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場需求優勢、用戶數據優勢等,實現人工智能技術 “彎道超車”,搶占人工智能產業制高點。

當今三個有代表性的 “人工大腦”:1、“谷歌大腦”: 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完成了總計70 萬英里的高速公路無人駕駛巡航里程,谷歌的人工神經網絡通過觀看一周YouTube 視頻,能自主學會識別哪些是關于貓的內容;2、IBM人腦模擬芯片,該芯片能夠模仿人腦的運作模式,擅長進行模式識別,在認知計算方面遠遠超過傳統計算架構;3、“百度大腦”,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人腦,已經可以做到2-3 歲孩子的智力水平。

當今人工智能研究熱與三大技術突破直接相關。人工智能研究是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等。總的來說,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當今人工智能研究熱與三大技術的重大突破直接相關:1、深度學習—核心算法的突破;2、神經元芯片—計算能力的突破;3、大數據—龐大的計算資源。

人工智能將引發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人工智能可以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人工智能還可以帶動工業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新興產業的飛躍式發展,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推動器。目前倍受追捧的工業4.0、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智能安防、智能醫療等發展方向,所代表的無一不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展的最終形態。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