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新興消費業研究-電影電視消費業(20頁)

從務虛到務實,業績確定性品種打底倉

我們在2015年7月27日的《牛回頭,擇優買——2015年下半年投資策略》中指出,下半年投資將從務虛轉變為務實,市場將更加關注業績增長的確定性,而不是一味追逐故事的想象空間。因此,我們認為下半年用業績確定性品種打底倉+改革主題做進攻是較好的配臵策略,建議關注新興消費品和國企改革兩條投資主線。

在2015年6月18日的《抄底“新消費”》的專題報告中,我們指出震蕩波動加大的行情下,新興消費品受益于收入增長和消費模式轉變帶來的消費結構升級,業績增長確定性相對較高,建議關注新型食品飲料、出境旅游、智能家居、養老地產、汽車后市場等新興消費品行業。

區別于傳統消費品,新興消費品主要集中在服務性消費行業,我們將逐一分析各個新興消費品的行業趨勢、產業鏈結構、投資策略,推出新興消費趨勢系列分析報告。本系列研究第二篇聚集于當下的影視消費行業。

新興消費之影視消費:高增長,新特點

居民收入增長帶來消費升級,文化娛樂服務類消費支出占比逐年上升。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8萬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接近1萬元,近10年收入年復合增速分別為10.6%和11.8%。同時,城鄉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也分別從2004年的37.7%和47.2%下降到了2013年的35%和37.7%。在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類消費支出占比從2003年的2.4%上升到2012年的4.6%。

供需雙雙提升,影視消費行業呈持續高增長態勢。以電影為例,2014年電影產業收入為436億元,是2005年的十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6%,并且國內票房收入占比從2005年的44%增加到2014年的80%。從供給端看,從2012年開始國產影片數量開始減量減速,國產片從數量競爭過渡到單片產出效果和票房競爭階段;城市電影院線從2006年的37條增加到2014年的47條,銀幕數量從2007年的3527塊增加到2014年的24304塊,年復合增速達到27.3%。隨著一線城市影院建設的逐漸飽和,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和能力的不斷增長,影院建設逐漸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以2014年為例,當年新增影院1234家,其中二、三線城市新增的影院占比高達65%1。從需求端看,2015年上半年的觀影人次達到5.6億人,是2014年全年的67%,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