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進為通航松綁,導向明確,細節待定
低空空域改革的進行以及《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政府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決心。政策的核心是放寬低空空域飛行(1000 米以下)的自由度、對報告空域的概念理解,以及“審批”轉“報告”的策略為通航飛行松綁。目前,業界還在靜待《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的出臺以明確全國空域劃分等細則。
中美差距顯著的核心在于理念
美國是通用航空業最發達國家,與美國國土范圍相似的中國,通用航空事業卻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全世界大約有通用航空飛機34 萬架,而美國占了其中的大約2/3。美國對于低空空域飛行的管理目的是基于飛行安全考慮,所以在操作上更多地傾向于服務。而我國在飛行任務的管理方面采取的是具有絕對權威的限制性管理。要想拉近國內外差距,監管理念轉變更為重要。
中國通用航空飛行時間持續增長,飛行員短缺明顯
從歷史數據上看,從2010 年至2012 年,我國通用航空作業時間的增長率具有一定波動,但總飛行時間持續增長。2012 年,我國持有私用飛行執照、商用飛行執照的人員分別1951 人和16240 人,約是美國相應數量的1%和14%。通航飛行員的培訓成為通航領域的另一個瓶頸和機遇。預計未來10 年我國對通用航空飛行員的需求量將超過15000 人,以培養一名通航商照飛行員成本約70 萬元計算,僅飛行員培訓領域在未來10 年就面臨百億元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