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刻畫體育稅收全貌,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
我們在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的開篇之作《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明確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據我們推算,2012 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稅收貢獻在90 億元左右,尚不足財政體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國早在上世紀80 年代末就已實現稅收完全覆蓋公共體育支出。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2006-2012 年復合增長率為21.33%,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體育稅收增加。現階段,國內以體育
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職業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
? 體育場館補充財政收入,海內外借鑒尋求模式創新
體育場館運營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我國體育場地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布局不合理,群眾性健身場館所占比例偏低等現象。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我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主要經營模式,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或差額撥款,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從國家體育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兩年財政撥款的比例逐漸走高,而場館的事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占比越來越少,且遠遠少于財政撥款,整體入不敷出的情況明顯。根據李克強總理在9 月2 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指示,我們認為國內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具體模式可以借鑒謝菲爾德國際設施管理集團S.I.V和五棵松體育館的成功經驗。
? 社保體育雙重發力,體彩公益金貢獻卓越
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為社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3 年全國共籌集彩票公益金約861 億元,其中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為351 億元,約占40%,同比增長19.59%,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體彩公益金還參與支持多項體育事業,如推行“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工程”。因此,為了應對未來社保和財政體系的支付壓力、更好地支持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增速更快的體育彩票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立足宏觀經濟高度,把握體育產業長遠布局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夠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近幾年,體育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復合增長率為21.33%,2012 年,占第三產業比重為1.35%,比2006 年增加0.24 個百分點,高速增長的體育產業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新增就業方面,體育產業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崗位,近些年從事體育產業的人員逐年上升,2006-2012 年平均每年保持6-7%的增速。同時,體育產業以其高聯動性,帶動了餐飲、汽車、旅游等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我們相信,體育產業的做強做大必將持續培育其他新的經濟增長點。
沙發空缺中,還不快搶~